close

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。2002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分別為女性80.23歲,男性78.32歲。各國營養專家都認為,日本人的長壽與其傳統飲食及烹調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。日本人以稻米為主食,蛋白質的來源主要是魚、大豆和少量的肉。此外,日本人還大量攝取應季的蔬菜水果以及海藻、野菜和菌類。日本傳統的烹調方式以生拌、清蒸為主,用油量非常少。

清淡的日式料理是最健康的“水料理”

  清澈豐富的水源孕育了日本的飲食文化。日本料理被稱為“水料理”,而歐美菜則被稱為“油料理”。歐美國家的菜肴大多數都會放黃油等,咱們中國人吃菜更是無油不歡。而日本人的餐桌上,雪白的米飯、碧綠的生菜、紅色的魚片、橘色的胡蘿蔔,無一不是清爽可口且儘量保持了食物本來的味道。  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健康醫學中心負責人和田高士先生說:“日本傳統飲
食以魚類和蔬菜為中心,攝油量少,這樣能夠防止能量的過分吸收。”


米飯與豆類營養均衡且互補

  日本的主食是米飯。看上去很普通的米飯含有糖、優質蛋白質、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,營養均衡。因為米飯是一粒粒的,消化過程中血糖變化比較柔緩。與吃麵食相比,吃米飯時胰島素的分泌要慢得多。這樣人的腸胃會更加舒適,情緒也比較穩定。
  大豆含有豐富、優質的蛋白質,脂肪和熱量卻很少,也不會像肉類那樣出現抗生素、狂牛病等問題。日本的豆製品種類非常豐富,除了水豆腐、新鮮腐竹外,調味的醬油、納豆也都是豆類發酵而成。豆類含有豐富的賴氨酸,可以與米飯中的蛋氨酸相互補充,是理想的氨基酸搭配。


日本人愛吃魚大腦不衰老

  日本的主菜是魚。“生魚片”是日本獨有的美味,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,比烹煮方式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物質的流失。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、清蒸等。
  日本四面環海,日本人可以隨時吃到大量新鮮的海產品。章魚、魷魚、蝦、蟹、秋刀魚、蠔等海鮮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牛磺酸,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、減少中性脂肪。魚和貝類的牛磺酸含量豐富,而豬肉、牛羊肉中含量非常少。魚肉還含有豐富DHA和EPA等不飽和脂肪酸。DHA占大腦細胞的10%,與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有密切的關係。日本人每天都吃大量的魚,對防治大腦老化有很好的作用。


大和民族食用海藻和菌類多

  日本的副菜是蔬菜、海藻和菌類。海藻中富含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,是抵禦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殺手鐧。菌類營養豐富,幾乎不產生熱量。日本人吃蔬菜並不像中國人那樣用大量的油爆炒,而是借鑒歐美的方法,基本上是生吃或拌成沙拉吃。此外,日本人還採取燉煮、醋拌等方式烹煮蔬菜。比如,他們經常把蔬菜用開水焯過後,再撒上芝麻或鰹魚幹薄片,拌成可口的小涼菜。日本人也愛吃泡菜。但是與中國的泡菜不同,日本的泡菜鹽分少、發酵時間短,所以口味清淡,而且促進消化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g75130 的頭像
    gg75130

    mikeのスマイルトーク

    gg75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