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無印良品的起源和發展過程,可說是日本零售業競爭下的產物,她也為日本零售市場成功創造一種新興業種,隨著觸角延伸到海外市場,甚至影響到其他地區消費者的生活型態。

超市產業在1955年進入日本後,接下來的30年間,超市業和製造商之間,為了商品零售價的主導權一直爭戰不已。為了向全國性品牌(National Brand,簡稱NB)的製造商爭取更好的交易條件,同時也彰顯自己開發商品的力量,各大超市業者於1965年代紛紛大張旗鼓,推出自有品牌(Private Brand,簡稱PB)的家庭用品、食品、家電等商品,並以較低的價格和全國性品牌競爭,PB商品百家爭鳴時代由此開始。

不過,當時的PB商品多只注意到製造及銷售者的利益,忽略消費者的感受,因此也未能得到消費者持續的支持。在1977、1978年時,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明顯,一向給人「便宜而品質也不怎麼樣」印象的PB商品,銷售跌到谷底,各超市業者開始警覺到必須重新檢視自家PB商品策略,才能挽回頹勢。

當時西友超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,但因和美國大型零售業SEARS合作,西友商品開發的想法有所轉變。也就是說,開發商品要得到消費者的支持,光是便宜是不夠的,惟有追求品質,也就是創造商品的附加價值,才是最重要的。

為了改變消費者對超市商品品質不好的印象,西友重新檢視PB商品策略,重新定位。

品牌特色:

一、善用素材

日本的鮭魚罐頭原本只使用形狀完整的鮭魚肉來製作;但無印良品發現家庭主婦在料理過程中,多半是將魚肉弄碎後料理,並不需要完整大塊的魚肉。所以就推出以鮭魚頭、鮭魚尾部位魚肉製作成的鮭魚罐頭,既不影響品質,又得以降低成本。後來的蟹肉罐頭、味噌、醬油、蜂蜜等產品,也以同樣概念開發。
又如,原色羊毛毛衣羊毛不染色,以其原色製成毛衣,有黑、白、灰、茶色。藍染服飾以中國雲南手工藍染布製成,手染布雖有顏色不勻的缺點,但消費者卻認為這樣反而有其特色,也創造出相當好的銷售成績。

二、製造過程精簡

有鑒於香菇大小不一,或碎裂不會影響風味,無印良品省去不必要的撿品過程,並善加利用原料,推出碎裂香菇銷售。同樣概念的商品還有蘑菇切片、玄米茶、即溶咖啡等。
棉被則一律設計為純白色,因為九成消費者都會另外加上被套使用。
功能簡單的腳踏車,更開創無印良品的長銷紀錄。無印良品把台灣製造的零件運回日本組裝,大幅降低腳踏車的製造成本,並於當時最紅的時尚雜誌上由模特兒示範騎乘,由於外型簡單漂亮,帶來購買熱潮,這項商品長時間穩坐單品銷售冠軍。

三、簡單化包裝

推出補充包的衛生紙、泡麵、牙刷等,省略不必要的包裝成本及加工成本。例如補充用面紙組合,以一個可重複使用的面紙盒,加上五入裝的補充用面紙一起銷售。
又如再生紙筆記本封面無任何花樣,所以不分左開右開都可使用

參考資料

http://blog.pixnet.net/post/43116/1090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g75130 的頭像
    gg75130

    mikeのスマイルトーク

    gg75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